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.是描写哪的?
- 2、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.是苏轼的那首诗?
- 3、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.写的是哪个风景名胜
- 4、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。是哪里名胜?
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.是描写哪的?
描写西湖的。
北宋诗人苏东坡作诗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浓妆淡抹总相宜”,于是又称“西子湖”。
饮湖上初晴后雨
苏轼
水光潋滟晴方好,
山色空蒙雨亦奇。
欲把西湖比西子,
浓妆淡抹总相宜。
[注释]
1. 潋滟:波光闪动的样子。
2. 空蒙:云雾迷茫的样子。
3. 奇:奇妙。
4. 西子:即西施,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简析]
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,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。原作有两首,这是第二首。
首句“水光潋滟晴方好”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: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,西湖水波荡漾,波光闪闪,十分美丽。次句“山色空蒙雨亦奇”描写雨天的山色:在雨幕笼罩下,西湖周围的群山,迷迷茫茫,若有若无,非常奇妙。从题目可以得知,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,起初阳光明丽,后来蚂渣旦闷扰下起了雨。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,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。“晴方好”“雨亦奇”,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。
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浓妆淡抹总相宜”两句,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,写出了西湖的神韵。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,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,同有一个“西”字,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梁晌柔之美,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,不用借助外物,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,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。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,总是风姿绰约的;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,都美妙无比,令人神往。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,从此,“西子湖”就成了西湖的别称。
这首诗概括性很强,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、一时之景,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。这首诗的流传,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。
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.是苏轼的那首诗?
是宋代苏帆氏轼的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,全诗如下:
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态敏散色空蒙雨亦奇.
欲把拿颂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.
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,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,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.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苏轼内心的烦恼和抑郁,也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.
作品大意:那水波荡漾的晴天,景色真好,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.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,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,还是浓艳的打扮,都是一样光彩照人.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,西湖水微波粼粼,波光艳丽,看起来很美;雨天时,在雨幕的笼罩下,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,若有若无,也显得非常奇妙.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,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多娇.
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.写的是哪个风景名胜
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烂耐蒙雨亦奇.
写的是:浙江杭州的西湖。
这两句意思是:西湖水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动着,波光粼粼,看起来美丽极了。山色在云雾的笼罩下。半明半暗,培历穗隐隐约约,雨中的西湖也显得非配卜常奇妙。
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。是哪里名胜?
杭州西湖
【出处】《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·其二》——宋代:苏轼
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。
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。
【译文】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,西湖水微波粼粼,波光艳丽,看起来很美;雨天时,在雨幕的笼罩下,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,若有若无,也显得非常奇妙。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,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。
扩展资料
1、《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·其二》创作背景
苏轼于1071年—1074年(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)任杭州通判,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。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(1073年)正、二月间。
2、《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·其二》鉴赏
苏轼为什么偏偏要选西施来比西湖呢?我想是前逗告不是有两个原因:一是西施的家乡在浙江,而且离西湖不远;二是西施和西湖,都有个“西”字,这真是个天作之合。至于称西施为西子,恐怕不仅是为了尊重,还与平仄有关系。现在,西湖也叫西子湖,就是源于苏轼这首诗。
对这个比喻,存在有两种相慧明反的解说:一说认为诗人“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,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”;一说认为诗人是“以晴天比浓妆,雨天比淡妆”。两说都各有所见,各有所据。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,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,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,只是一时心与景会。
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,从西湖的“晴方好”“雨亦奇”,想象西子应也是“淡妆浓抹总相宜”,当其设喻之际、下笔之时,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,何者指浓妆,何者指淡妆。欣赏这首指祥诗时,如果一定要使浓妆、淡妆分属晴、雨,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、诗思的空灵美。